Article


好啦,我知道,我們在這裡不是要介紹這所大學,也沒有幫他招生的意思~水晶姐在望春瘋臺灣裡會跟大家說說的,主要是真理大學裡面豐富的古蹟~
其實,對於我本人而言,稱這裡為「真理大學」還真有點彆扭,就跟這幾年因為很多學校升格大學,以致於吾等老人在聽到某某大學而丈二金剛之時,都得多問一句:「請問以前叫什麼名字?」然後才會「喔~」的一聲恍然大悟是相同的狀況;在我的印象裡,這裡是「淡水工商」啊~~~~好的,mur完了,大家可以得知,真理大學的歷史非常悠久,沒錯。
真理大學最早的一棟教學用建築就是「牛津學堂」,也被稱為「理學堂大書院」,英文是「Oxford College」,就是那位鼎鼎大名的馬偕博士(Rev. Dr. George Leslie Mackay)於1882年所建立低,是臺灣教育史上最早的西式學校喔!不過阿,我們若是看這著這棟建築,可能有人第一眼會覺得:「這真的是西式學校嗎?怎麼看起來好像四合院,但是又有點怪怪的?」如果有這種感覺的人,你…就對了!這可是棟中西合璧非常有趣的建築喔~乍看之下是傳統四合院(註 )聽說原來是兩進兩護龍,但目前看不出來。,正門也有叫做「凹壽」的前走廊;可是呢,看看正面的上方,卻又有綠色那片,西式建築才會出現的女兒牆,而且居然還搭配了圓拱型的雨批和窗子~再往上看,是中國式紅瓦斜屋頂,不過上面怎麼會有三個三角形的西式氣窗;屋脊盡頭不是燕尾,反而是用中國式尖塔做出來的西式小帽尖設計!(註
)如果大家有機會去找一下同時期艋舺、大稻埕、新店等地的長老會教堂,會看到十分類似的中國尖塔出現喔~聽說這建築是當時淡水著名的土水師洪仔泉與馬偕博士合作完成的,建材還是來自廈門,而三合土是糯米、石灰、烏糖汁搗成的,可一點也沒有用到洋人的東西。這棟建築,目前已經被指定為二級古蹟了,大家可要好好珍惜,知道嗎?
水晶姐剛剛說最早的教學用建築是牛津學堂,意思是有其他建築時間比它還早嗎?是滴,那就是馬偕博士本人住的地方,今天在各種導覽上會被標註為「馬偕古厝」的地方。其實這棟建築比學校早也是有道理的,對不?總是要先有地方落腳,然後才能發展教育、醫療…等等志業阿~不過,這棟1875年蓋好的家,也未免太美麗了一點!建築形式跟不遠的小白宮一樣,都是以白堊(一種石灰石吧)塗壁的殖民地式建築(Bungalow)(註 )Bungalow建築說明請見「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小白宮)」一文。,大小也跟小白宮看起來差不多,後來還在後面加蓋「讀書樓」;可是,根據真理大學網站上寫,馬偕博士在這裡娶妻生子,也就是說,一剛開始他是一個人住在這裡耶,真的好好喔~現在別說一個人,一家人都不可能住到這樣的房子了呢,生在以前雖然有種種不便,但也是有好處的,是吧~這房子在馬偕博士病逝之後,也曾經有其他牧師、宣教師住在這裡過,後來連馬偕的兒子(也是馬偕耶,好巧喔@@)都回來住過呢。最有趣的是,在二次大戰的時候,教會曾在這裡設置「安樂家」來收留失去依靠的婦女,後來還一度成為淡江中學的男生宿舍(住這樣好)!
不知道為什麼,二次大戰的時候淡江中學好像非常缺乏男生宿舍?而且喜歡跟隔壁借?(註 )為什麼只缺男生?又為什麼淡水工商自己不缺?這些,可能都要另外問當地耆老才能真相大白吧。除了馬偕住的房子被借用之外,1909年蓋好的「牧師樓」也曾經是淡江中學的男生宿舍,還有一個很威的名字叫做「青龍寮」!這裡最開始的時候是加拿大人吳威廉牧師的宿舍,在吳牧師逝世之後,也有其他牧師或者長老住過,現在則為古蹟庭園咖啡。說完功能之後,簡單介紹一下這厲害的吳威廉牧師:吳牧師在臺灣共計住了32年,從事佈道宣教的工作,期間只會過加拿大一次!另外,聽說因為他有建築的專業知識,所以設計了許多跟宗教有關的建築物,大多為紅磚建築,門窗喜歡用拱型,四周或三面有迴廊的設計,可能會有美麗的簷口或是山頭。
在真理大學內,除了牧師樓之外,隔壁一棟長得很相近的、1906年完成的「姑娘樓」,也是吳牧師的作品。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當時臺灣教會稱外國單身女宣教士為「姑娘」,而這裡當初是淡水女學校校長金仁里姑娘、高哈拿姑娘兩位的宿舍,後來也陸陸續續有其他姑娘住過。而且,而且,它在二戰期間,也是淡江中學的男生宿舍,叫做「朱雀寮」(註 )讓水晶姐想找有沒有「白虎寮」和「玄武寮」惹。結果真的有耶!我們當天沒有拜訪的「教士會館」當年是「玄武寮」,而我們最前面提到的馬偕故居,它本人就是「白虎寮」!!!!。至於目前,則是真理大學的校長室。
我們去的當天天氣不佳,一直下著大大小小的雨,在拜訪牧師樓和姑娘樓的時候,剛好遇到麻豆外拍,一位草帽短褲美女不畏雨滴盡責地拉住開花的樹枝,數位大砲叔叔伯伯則奮力拍攝不懈!大家為了興趣能夠如此努力,真讓水晶姐感到敬佩阿,以上。
資料來源:
l 真理大學網站
l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