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大稻埕慈聖宮主祀福建同安移民渡海時帶來的媽祖信仰,因此俗稱大稻埕媽祖宮。而慈聖宮前方的一條巷子,聚集了各式各樣的小吃攤販,多從早上就開始營業,每每到了接近中午的時刻,廟前廣場各家攤販的桌位便坐滿了用餐人潮,簡便的折疊桌塑膠椅,頗有一種戶外辦桌的氛圍。除了人以外,還隨處可見別的食客:麻雀,好似不怕人地飛下來啄食人們喫剩的菜飯,個個吃地圓圓胖胖。
當天到訪時,我們點完菜便坐在廟口前的大榕樹下,體驗老台北人的吃飯情趣
,不過可能經驗值還不夠,一邊吃還一邊在意掉落在桌邊的榕樹果子、葉子,深怕下一個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會直撲撲的落進飯碗裡。
這次要說的是媽祖宮口排骨湯與阿蘭魩仔魚蛋炒飯,都是在尖峰時刻時勢必得排隊才有得吃的熱門攤販。
慈聖宮前賣原汁排骨湯的攤位有兩間,一間無名一間以媽祖宮口為名,據說味道都不差,我們這次吃的是較有名氣的後者。
原汁排骨湯(60元)隨湯附一碟辣椒醬油。
湯頭非常清甜不油膩,雖說是排骨湯,但喝起來感覺清淡,沒有濃厚的肉骨味,嚐到的大部分是白蘿蔔的甜味,猜想排骨在熬湯頭時應該只是配角,主角是存在感強烈的白蘿蔔。排骨幾乎都是不帶骨的肉塊,而且料非常實在,肉質軟嫩不乾,帶有少許脂肪,吃起來感覺穠纖合度(?),沾醬油吃時,有種在吃白切肉的錯覺。湯裡的白蘿蔔煮的很軟且入味,很輕易地希哩呼嚕就能吃完一碗了。
阿蘭魩仔魚蛋炒飯(50元)
這間炒飯特別的地方在於他是用煎蚵仔煎的鐵板炒的。老闆先熟練地將蛋打在鐵板上,再從旁邊的鐵桶(?)裝起一碗白飯,把飯倒在鐵板上和蛋混合,接著把飯撩進空碗中再灑出來,撩進去灑出來,不斷重複,取代用鍋子炒飯時必要的甩鍋翻炒動作,最後裝盤鋪上魩仔魚就完成了。
這炒飯雖然是用鐵板炒的,卻一點也不馬虎,飯同樣是乾乾散散粒粒分明的模樣。吃起來不會很油,口感略乾,可能是魩仔魚沒有一起炒的關係,只有蛋炒飯的鹹香,魚味並不特別突出。
慈聖宮前攤販大多還不到傍晚就收攤了,若是偶爾能來這兒體會老台北人的況味也很好,畢竟在都市叢林中簡單卻又不簡單的美味,實在難得。
慈聖宮前攤販大多還不到傍晚就收攤了,若是偶爾能來這兒體會老台北人的況味也很好,畢竟在都市叢林中簡單卻又不簡單的美味,實在難得。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保安街49巷17號前
營業時間:08:30–15:00
阿蘭蛋炒飯
電話:092672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