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在臺灣同胞的早餐傳奇之中,「肉粥+炸物或黑白切」一直位居不可挑戰地位之一,推斷其原因,跟其他大份量超飽足早餐一樣,因為古早的同胞大部分的謀生方式都是「力氣活」,如果早餐沒有吃飽,整個上午(也就是到午餐之前)都會沒有精神;可是,一早直接吃乾飯可能太噎又沒有味道,所以,就來個把煮好的飯放進湯裡面的吃法,不但風味好,吃起來呼嚕呼嚕的,又方便又省事,吃飽之後就可以愉快上工,為生活作一天的打拼,您說是不是啊?所以呢,這款與港式鹹粥全然不同的福建式鹹粥(註 )我們北部常常叫肉粥或者鹹粥,而南部有些地區(像是屏東東港)就把它叫做「飯湯」,是不是更加傳神呢?,就這樣隨著唐山過臺灣先民的腳步,一起渡過黑水溝來到了寶島,慢慢成為當地飲食的一環。
說起臺北地區有名的肉粥,這次我們造訪的周記一定是榜上有名!其實,水晶姐之前就去過,還記得那是個假日的上午,整個店面人多得不得了,我們只能坐在「第二進」的座位區,而且店家還因為太忙,所以桌上前一批人客使用過的碗盤都沒有時間收,靜靜地待在桌面上,期待有空人的協助….不過,雖然是這樣的景況,卻不影響食物的美味,以及後續想要再次前往的意願。所以呢,在這次特輯確定了之後,再訪周記肉粥的工作,本人就義不容辭的接下來了~
嘿嘿,這次去的時間可就比較美麗了,是一個平日的早上,而且是。早。上。8。點。左右!怎麼樣,看你還會不會人山人海!果然不會耶,店內鬆鬆地有幾桌客人,年長的、年輕的都有(註 )跟本次特輯另一個早餐地點「鱸魚湯」不一樣喔~在哪裡,我們自行估計客人的平均年齡大約在58.75歲左右@@,不知道是這種早餐老少咸宜,還是也有幾個年輕人是看了網路上的文章慕名而來?不管啦,反正我們一落坐,就立馬地點好了餐,然後靜靜等待……
最先上桌的,當然就是肉粥囉~有點稀又不會太稀的粥,裡面浮現著裹了地瓜粉的赤肉、油蔥和蝦米,先喝口原味的~嗯~~有點鹹味但不會太鹹,蝦米已經煮軟,和煸炒過的油蔥合作,發出臺式料理特有的香氣,米粒的口感是煮得比較軟的飯,經過在湯中的微微燉煮,吸附了湯汁的水份和香味,的確是可以一口氣呼嚕呼嚕把它喝光!但是,現在可不能這樣做,喝兩口原味之後,就該加上點胡椒,來個加味後的體驗~唉喲,這胡椒粉果然不是一般市售的,想必是中藥店買來的吧,香味濃厚不說,那辣味也是十足刁蠻小公主的標準,原本溫柔敦厚的肉粥,一下變身,簡直就是冰雪奇緣!ㄟ,各位以為這是什麼不優的意思嗎?當然不是囉,各位想想冰雪奇緣的票房,就知道這肉粥變身後的威力啦!
除了肉粥本尊,當然「紅燒肉」是不能不點的,是沒瞧見店家在點菜單上這幾個字寫的特別大,還在旁邊加註「招牌」二字嗎?不過勒,老店就是老店,童叟無欺是一定要做到滴。這紅燒肉一來,馬上吸引小組成員的眼球~先看看顏色,比一般臺式紅燒肉顏色來得淡,感覺上沒有「紅麴」的成分在;而外觀呢?則是有一層油炸的麵衣,不是太薄、也不是太厚,沒有日式炸物那種喧鬧華麗的外表,安份地存在著;吃的時候,原味先來一片~嗯~豬肉肉質不錯,有肉香,油炸的麵衣雖然已經冷了,卻還是很脆口,而且只有油炸的香、沒有油炸的油~再來一片沾上特製沾醬的~啊!加上沾醬之後,就好像化上了妝,整體感更明顯、也更加立體,在進食一段時間後,的確可以有效重新刺激味蕾,啟動美味開關。
紅燒肉之外,我們還點了嘴邊肉和茭白筍,本來另外還有「骨仔肉」,無奈老闆說骨仔肉還沒有準備好….至於嘴邊肉和茭白筍,則都表現中規中矩,嘴邊肉肉質香甜有彈性,嚼起來的感覺水晶姐本人很喜歡;而茭白筍部分,則完全是用水燙過,一點味道都沒有,需要沾上沾醬,而且沾醬還有美奶滋和醬油兩種可以選喔~這次搭配美奶滋,吃起來有一種「這沙拉筍有點軟」的錯覺,不過,也是不錯吃,如果是炎炎夏日,應該更會覺得可口~
下次各位有機會前往周記肉粥,而且被分配到第二進去用餐的話,請記得幫水晶姐注意一下,那個桌上的胡椒罐,是不是店家自己打洞的「補王」,而且要注意,洞有沒有準確地打在鹿角的兩邊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