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文章
Article
劉山東牛肉麵
2015.08.14

說到牛肉麵,可是馬先生家傳最愛食物之一(爸爸跟兒子都會到處找牛肉麵店品嚐及給予評價),水晶姊自己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馬先生的爸爸(不是老馬先生喔)小時候在中壢長大,中壢當年是臺灣北部的牛墟,所以會有很多賣牛肉跟牛肉食品的店,養成了馬爸爸喜歡吃牛肉的習慣,這樣的習慣,透過日常生活默默地移轉到馬先生身上...所以,在這樣熱的天氣,當我說想要去試試看這家牛肉麵的時候,他才會毫不猶豫的答應,要是其他食物,想得美喔~

山東牛肉麵,或者應該說,看招牌上那個「劉」字的位置,「劉家賣的『山東牛肉麵』」,跟我們聽到調幅廣播電台說「請認明商標上圓框內有一字『劉』字」,是一樣的意思啦~走進這個位置靠近懷寧街的開封街14巷,完全不用尋找,順著人潮就看到了這家不大的麵店。一開始水晶姊和馬先生還猶豫了一下,在日正當中的8月初,排在大概6、7個人後面,會不會麵還沒有到口,就先喔咿喔咿被送到附近的台大醫院惹@@不過,人龍疏散的比想像快很多,一下子就輪到我們兩個人,耶!

在輪到第一順位的時候,服務人員就會先問我們要吃什麼,吃什麼呢?我們一臉看起來是「熟客」的樣子嗎?還是,是因為水晶姊的體型看起來是「很會吃」的樣子呢?唉~不管了,馬先生把頭探進去看了看牆上的牌子,決定要吃清燉牛肉麵,而我,是早就想好了要吃「紅燒牛肉泡餅」的啦!桌子準備好之後,我們兩隻就這樣擠進小小的店內~哇~好涼快喔!應該是店家體諒大家大夏天吃熱麵的辛苦,所以把冷氣開得很大,連水晶姊這種胖子都覺得涼快,真是大大的加分!!在麵還沒有來之前,依照慣例一定要點兩個小菜來吃吃,這次選的是干絲跟海帶,味道還算不錯,干絲的部分,套句馬先生的評語:「有豆子的味道」~呵呵

清燉牛肉麵先來了...不是說這麵要煮15分鐘以上嗎?怎麼這樣快?嚐上一口,阿,店家可能怕吃飯時間人太多,事先已經把麵煮到一定的程度,客人點的時候再把麵熱過吧..所以,麵雖然還是有些彈性,但比想像的沒有Q感跟嚼勁,真的跟普通的日式烏龍麵有點像...(註 有關這裡用的麵,大家在網路上都說是「筷子麵」,如果去查筷子麵,是會查到一個來自朱元璋的起源。不過,讓水晶姊有點小小疑問的是,那是朱先生回到福建家鄉時候的事情,現在網路上可以看到賣的筷子麵,也是福建「尤溪」地方的特產。這跟山東麵店說家鄉的筷子麵是同一種麵嗎?還是,其實這裡賣的筷子麵只是一種較粗的、立體的生麵的說法呢?這一點,也需要明白人給予指點囉~ 湯頭部分,是屬於比較濃一點的清燉,沒有什麼中藥的味道,屬於「外省簡單口味」,香味不錯,也不會有某些清燉的「乾澀」口感,上面是浮了一些油花,但份量還算恰到好處,增加湯的香氣卻不會太油~至於取代了蔥花的蒜花,在湯的熱氣沖過之後,香氣跟甜味充分釋放,很有效地把長期熬煮的牛肉湯特有的味道給抵銷了~~馬先生名言:「這青蒜放得對阿!」

清燉之後是紅燒牛肉泡餅,所謂的泡餅,就是把「槓子頭」(註 槓子頭是一種北方的麵食,分成像大Pizza跟個人小Pizza兩種大小。槓子頭最大的特點是:1.它不是發麵的,是直接用麵粉桿成大面餅後,用類似「千層」作法做出來的。 2.它是不加任何油、味道跟夾心的。 所以,真正的槓子頭非常實在,剝開以後一層一層的,要小口小口的吃,慢慢咀嚼之後會有麵粉的香氣;而且早期保存也不用放在冰箱,因為裡面幾乎沒有水分,所以不容易變壞。網路上說槓子頭也叫做「火燒」,根據水晶姊回家跟那個100%東北人的水晶媽確認:小的、圓形的槓子頭,充其量可以叫做「硬麵兒火燒」;大的、需要切開賣的,根本不能叫「火燒」。真正叫「火燒」的,是「燒餅」,尤其是那種圓形的燒餅(有可以夾肉的,有裡面有糖餡兒的) 切成一塊一塊的,像是「泡膜」一樣的作法泡在紅燒牛肉湯裡面~但可能是現在找不到水晶姊小時候吃的,那種真材實料、硬到不行、久嚼麵香滿口的槓子頭,所以,泡在湯裡的東西,就有點像是木材麵包,雖然也會吸湯,雖然也會有麵的味道,但就是有那麼一絲絲寂寞的感覺.....不過,湯頭算是不錯,沒有什麼多餘的味道,連八角的味道都不明顯,也完全都不辣,算是可以多喝幾口的湯(註 ~至於蒜花在紅燒湯裡面,當然味道也是很跳的,或許,這也就是湯雖然有鹹卻可以喝的原因之一吧~

關於麵,還有一點,不知道是常態,還是我們當天去吃的時候是這樣,清燉的部位和切法,都跟紅燒的不一樣。紅燒的牛肉,看起來不是肋條就是小花腱,連切法都是直接切成一段一段,所以能夠看得很清楚~而清燉的是切成有點厚的片狀,部位不像腱子那麼彈,但也不像牛腩那麼軟嫩,到底是確切是哪個部位,水晶姊真的就沒有研究了,看有哪位大德能夠賜教啊~~

除了上來的麵跟小菜之外,桌面上本來就有的是「酸菜」、「生蒜」跟「豆豉辣椒」三味~可是:1. 因為湯夠味道而且夠鹹,所以就不用加酸菜,怕破壞了美麗的平衡。 2.因為已經有蒜花,所以就不用再吃生蒜,這樣吃飽嘴裡味道也好些。 3. 有人說要吃一口豆豉、一口牛肉再喝一口湯,可是,水晶姊吃了一口豆豉(一顆),覺得雖然美味,可是真的太鹹了,如果拿來配著吃,一來個人覺得會有點破壞味道,二來人老了很怕會掉毛勒@@

 

當天坐在我們對面的情侶,男生叫牛肉麵,女生叫湯麵,點完安靜了一陣之後,男生指著水晶姊的泡餅問:「請問這是牛肉湯嗎?」年輕人,你以為這是凱撒沙拉,上面的麵包丁是送的喔 XDDDDDD

熱門文章Popular

    編輯說Talk
    【什麼是文化?】

    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在《原始文化》中提到:「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複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美國社會學家戴維波普諾(David Popenoe)說:「文化是人類群體或社會的共用成果,這些共有產物不僅包括價值觀、語言、知識,而且包括物質對象。」;臺灣學者袁汝儀教授則提到:「文化是一個特定人群的共識,這個共識是價值觀念、認知方式、行為準則、信仰習俗、藝術美學與物質生活風貌的總和。」

    其實,如果上網找「文化的定義」這幾個字,會出現的資料有兩百三十五萬筆,除掉可能八竿子也打不著的、以及重複的條目之外,可能還會剩下大概….嗯….二十萬筆資料??加上若是每個中西學者專家的定義都像上面那些讓人發出聲音讀第三次才開始知道在寫些什麼的話,要真正深入探討文化的青年(簡稱文青?),應該是要花上不少時間,才能探究其奧義,練成「飛天御劍流」的「天翔龍閃」(註)。

    但是!就是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是文青,也沒有能力和地方可以練劍…所以!在這裡,我們並不想用高深的理論來困擾大家,也不想用艱澀的文字來魅惑大家,只希望透過我們的視角,以及我們沒事閒閒到處趴趴走的奇怪熱情與興趣,把身邊存在的物、發生的事、進行的狀況,以及好多好多從來沒有注意,但卻一直默默存在於自己人生中的小點點,發掘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多關注我們生活的角邊,原來有那麼多值得關心又有趣的事情正在發生著呢~~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們不夠深入、不夠專業,我們都虛心接受,畢竟,臺灣之所以成為今日的樣貌,靠的不是醫美,而是經過非常多年,有非常多人、甚至是人種所累積而成的,哪裡會一下就得以看穿!不過,只要開始,而且繼續下去,我們相信,在這條路上一定會有更多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加入,慢慢挖、細細掘,淺碟終有變成深缸的一天,對吧?謝謝大家。

    聯絡我們Contact
    【瘋合作】
    想和我們一起駢手胝足,用心用力來發掘臺灣的美好嗎?速速留下可以尋得您蹤跡的線索,望春瘋臺灣一定會找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