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文章
Article
液香扁食店
2015.08.14

好啦好啦,水晶姐知道這很老套,幾乎每個到花蓮的人都會去吃液香扁食,可是,就因為大家都會要去,所以,我們在這裡先介紹一下,不也是很好嗎,哈哈哈哈~(自己找藉口中)

其實呢,這次會去吃液香,原因並不是朝聖,而是,我們真的不知道在花蓮該去哪裡吃中飯!加上花蓮市有個特色:就是「吃飯的地方」,聽說尤其是「好吃的地方」都離得好遠,沒辦法採用「這家瞧瞧、那家瞄瞄」後再決定吃哪家的「臺北人」方式來決定在哪家落腳,只能看準目標,直接命中!所以,我們在花蓮的第一餐,就只好命中同行榮哥認識的店囉~~

怪怪,不是我說,這只賣一味的扁食店,人也太多了吧??水晶姐到的時候,約莫是下午1點左右,店外雖然沒有人排隊,但店內是高朋滿座,我們還得跟人家併桌!榮哥去付錢拿號碼牌,我們居然要等10號以上~~~我底天天天兒阿,它最好有這麼好吃,不然....我就.....算了。唉,等就等吧~在等的當兒,剛好可以東看西看,觀察一下這家營業70年、只賣一種東西,但卻生意紅火的店,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

首先,整個店面分成兩邊,一邊大一點一邊小一點,水晶姐坐的是小的那邊,之所以完全沒有照片,是因為人太多了,大家不是在大快朵頤,就是在引頸期盼,如果照了照片,光打馬賽克就會累死人啊~~ 另外,牆上蔣總統和孫院長來吃過的照片是一定要的,而且旁邊還有一張蔣總統自己包扁食的照片耶!(註 其實,在旁邊還有另外的照片,但因為都不是「蔣」總統,所以,我們就算了...再往門口方向看去,先會看到有兩位「達人」在包扁食:看那滿盤的肉餡和餛飩皮,達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包著扁食...隔壁說阿伯一邊看一邊小聲說:「她們的手不會很酸嗎?」阿伯,她們可是專業的好嗎?哈哈哈哈~再往前就到門口煮扁食的地方了~別以為就煮扁食嗎,可不得了囉!一共4個熱水鍋不斷冒著熱氣,只見負責煮扁食的阿姨,批哩啪啦的把扁食分批下鍋,不一會兒再依次撈出放進碗中,那動作之熟練與純熟,個人判斷沒有數十年功力應該無法完成~~~喔,還有那整片排好的空碗,也實在非常壯觀,光在畫面中水晶姐可以看到的,就有63個碗,63個碗耶!!

好了,經過這一番觀察與等待,屬於水晶姐的小小一碗扁食,終於送到了面前:首先,用眼睛看,嗯~扁食,尺寸不大不小,介於「溫州大餛飩」和「臺灣小扁食」之間;湯頭,應該是某種不太濃稠的高湯,加上油蔥酥在芹菜珠增添香氣。再來,喝一口湯,嗯,猜得沒錯,淡淡鹽味搭配著淡淡肉香,油蔥和芹菜珠稱職扮演了合音的角色,讓整體層次豐富了起來,補足了高湯沒有的清爽與多彩。最後,吃一口扁食,喔~原來如此! 偏瘦的豬肉,煮熟後有緊實的口感,肉質不錯,充滿豬肉本身的香氣,所以店家的調味也很單純,沒有濃重的醃漬調味;皮不是太大、而且薄薄的,重點是非常軟滑,跟緊實的肉餡一起送入口中,雖然口感南轅北轍,但卻意外的合拍~嗯,總而言之,是一碗貨真價實的扁食,讓人吃的有點飽又不會太飽,想多吃一碗又怕太飽,想要離開又覺得不捨,心中會暗暗想著明天或者下次來時一定要再吃它一碗...喔,這,應該就是店家超過一甲子的功力所展現的實力啦~~

吃完之後,本來想再補一些小東西塞胃袋的空隙,沒想到真的,附近完全沒有賣其他小吃的店家....

熱門文章Popular

    編輯說Talk
    【什麼是文化?】

    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在《原始文化》中提到:「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複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美國社會學家戴維波普諾(David Popenoe)說:「文化是人類群體或社會的共用成果,這些共有產物不僅包括價值觀、語言、知識,而且包括物質對象。」;臺灣學者袁汝儀教授則提到:「文化是一個特定人群的共識,這個共識是價值觀念、認知方式、行為準則、信仰習俗、藝術美學與物質生活風貌的總和。」

    其實,如果上網找「文化的定義」這幾個字,會出現的資料有兩百三十五萬筆,除掉可能八竿子也打不著的、以及重複的條目之外,可能還會剩下大概….嗯….二十萬筆資料??加上若是每個中西學者專家的定義都像上面那些讓人發出聲音讀第三次才開始知道在寫些什麼的話,要真正深入探討文化的青年(簡稱文青?),應該是要花上不少時間,才能探究其奧義,練成「飛天御劍流」的「天翔龍閃」(註)。

    但是!就是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不是文青,也沒有能力和地方可以練劍…所以!在這裡,我們並不想用高深的理論來困擾大家,也不想用艱澀的文字來魅惑大家,只希望透過我們的視角,以及我們沒事閒閒到處趴趴走的奇怪熱情與興趣,把身邊存在的物、發生的事、進行的狀況,以及好多好多從來沒有注意,但卻一直默默存在於自己人生中的小點點,發掘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多關注我們生活的角邊,原來有那麼多值得關心又有趣的事情正在發生著呢~~

    或許,有人會覺得我們不夠深入、不夠專業,我們都虛心接受,畢竟,臺灣之所以成為今日的樣貌,靠的不是醫美,而是經過非常多年,有非常多人、甚至是人種所累積而成的,哪裡會一下就得以看穿!不過,只要開始,而且繼續下去,我們相信,在這條路上一定會有更多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加入,慢慢挖、細細掘,淺碟終有變成深缸的一天,對吧?謝謝大家。

    聯絡我們Contact
    【瘋合作】
    想和我們一起駢手胝足,用心用力來發掘臺灣的美好嗎?速速留下可以尋得您蹤跡的線索,望春瘋臺灣一定會找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