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還記得水晶姊第一次去吃呷二嘴,是在一本書上,看到已故廣告名人孫大偉先生的推薦,加上近年來對於「小吃」的興趣,所以,不辭千里到這大稻埕地區,就為一嚐傳說中傳承60年「好厲害的米苔目」~一吃之下果然厲害,所以,也帶過好幾個朋友前來一探美味!不過阿,當年這呷二嘴是個有個性的店,除了冬天、夏天賣不一樣的東西之外,遇到米苔目不容易乾的下雨天他也不賣、老闆心情不好的時候它也不賣...所以,平均去5次,可能會有兩次槓龜....不過,現在的呷二嘴,不但從路邊攤晉升店面,店面也重新裝潢過,還有好多穿制服的服務人員,看起來,除了每年11月到隔年4月是賣冬季產品,其他時間是賣夏季產品之外,其他消費者可能會碰到的「沒開危機」,應該都已經不存在了才對~這次,是因為剛好在附近辦事情,辦完之後想要吃點好吃的東西,想到一直吃的都是它的夏季菜單,看網路說冬季菜單也很不錯,於是乎,雖然明知道一個人點不了多少,也硬要去嚐嚐看!
為了儘量可以吃到多面向的東西,這次決定不點招牌的「米苔目料理」(雖然菜單上有的「炸醬米苔目」和門口貼的特餐「咖哩米苔目」都非常叫人好奇啊),點了台灣小吃標準之一的「筒子米糕」,和一次可以吃到多種內容的「綜合丸湯」。點筒子米糕的時候,服務人員還很貼心的問:「請問加香菜和甜辣醬可以嗎?」可以得見,在食物上,大家的喜好可真的都不同勒。不過,既然來吃,就要給它完整,當然是通通要加啦~喔~米糕來了,先看到的,是上面一塊三層肉和一朵香菇,趕緊吃上一口(因為真的餓了),好吃!米糕部分是水晶姊喜歡的、比較軟糯的口感,不會一粒一粒米硬硬的分開,味道不是很重,卻每粒米都充分的吸收了醬油、油蔥和不知道什麼的好味道,香菇雖然不大,但是香氣、口感等品質不錯~嗯~看起來像埔里小香菇啦,不過,不知道店家是否花了大錢買喔~至於三層肉,是有點肥啦,我只把瘦肉和豬皮部分吃掉,還頗有肉香的,也不會太鹹,就覺得小塊了點,呵呵~這些都很好,不過,最讓人驚喜的,是「甜辣醬」。這可不是打開瓶蓋直接倒出來的甜辣醬,明顯是「店家特製」的,比一般甜辣醬多了一絲的鹹香辣味,原本味道不是很重的米糕加上甜辣醬,味道很跳!老闆一定是事先都計算好了,才會有這種和諧的搭配,對吧,一定是的!
綜合丸湯,顧名思義,所有小顆的丸子(這樣說是因為沒有「苦瓜丸」阿,呵呵)都各有一個:燕丸,好大的燕丸喔~裡面的肉很紮實,皮很薄有彈性,如果這皮是「真的燕丸」的話,那打肉皮的功夫是很要得的!另外補充,在這一碗湯裡,每個丸子都只有一個,只有燕丸有兩個,水晶姊在想,是因為燕丸是本店自慢,還是老闆是算「總數」的,一共6顆,大的20,小的每個10元,這樣加起來70元,湯算送的??當場不好意思問耶~哈!魚丸:是那種中間有包肉的魚丸,魚肉有點Q彈又不是過份Q彈,感覺起來沒有加很多硼砂,魚肉也很香,裡面的肉味道也不錯,這個是真的好吃!貢丸:調味不是很重,中規中矩的,水晶姊一口吃下,才發現沒有照相,來不及惹~~奇怪的東西:這個東西呢,說它是丸子,其實比較像「炸餛飩」,在菜單上比對了一陣,覺得只有「肉酥」有可能....不過呢,這個東西還真挺好吃的!炸到金黃的外皮,因為在湯裡面煮過,所以已經有點軟了,但是炸過的香味和些許口感還在,裡面包的肉是味道比較重的,有些五香粉的味道,不過,就剛好可以配外面的皮,如果味道不重,反而味道都被外皮搶走了呢~真的好厲害的算計喔!香菇丸:湯一上來的時候,服務人員都會特別提醒:「這顆大的裡面有包東西喔,要小心燙!」,很貼心喔,是不?水晶姊小心翼翼的咬一口,喔~裡面果然有包東西,包的是香菇和肉,而且,香菇不是碎碎的,是一條條的喔~看起來老闆為了做到「美味料理」,真的是佛心來著~至於湯底,明顯是高湯或者是煮丸子的湯,有一股肉的香氣,加上一些芹菜珠,利用芹菜的清香中和了可能的膩味,又用芹菜爽脆的口感增加整體的層次~~不得不說,台灣小吃看似普通,其實,裡面蘊藏了好多好多料理的奧義呢!
看著對面併桌阿北吃的肉包和甜不辣湯....四月對吧,還有時間,在換成夏季菜單之前,再給它來一次吧~~~(只有一次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