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人家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我們這種沒有離鄉背井的中年人,就會變成「每逢佳節倍吃餐」,只要到了個什麼大小節日,大家好像就會要出來吃一下,當作是「慶祝」也好、「團聚」也罷,或者純粹是「應景」,反正,就是要吃就對啦!這次,是馬妹妹說,有家「米其林三星級程度、卻非常平價」的餐廳,一定要去試試看,沒問題,就去囉~
餐廳要平價,需要有很多原因,房租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所以,這大嗑的位置,是離開餐廳一級戰區稍微有點距離的濟南路二段,剛好在「齊東詩社」(日式老房子修復)的對面…嗯….如果您不是個非常詩意、或者是對於日式老房子很有興趣的大德,那,水晶姐只能用另一種方式跟您說它的大概位置:它在華僑大舞廳的斜~對面,這樣,有比較知道在哪兒的嗎??
一到門口,恩~果然是個小清新的樣子,打開門來更加確定了:沒有過多的裝潢,但是不會讓人覺得簡陋,乾乾淨淨的牆面,掛了些乾乾淨淨的小畫,靠牆放了些乾乾淨淨的架子和雜誌、酒瓶以及其他;因為水晶姐一行人坐在地下室,地下室有個中島,中島的櫃子是用來放水瓶、水杯、骨盤和其他餐具的,算是一個整齊、美麗又聰明的設置。不過,要特別注意喔,不管是中島櫃子上,或者是桌上,都沒有任何的「調味料瓶」,可見得主廚對於自己料理的口味,是十分有自信也有堅持的!
當日共計四員,點了三個主菜,每個人再加點一份今日例湯,馬妹妹最後又追加了一個烤布丁作為結尾的甜點。先說說湯吧,我們喝到的是「蘑菇湯」。第一口喝下去,真的是只有驚為天人可以形容,好濃厚的蘑菇香,讓人有彷彿身處成千上萬的蘑菇堆中之錯覺,相信上面的那幾點油點,可能是松露油也說不定喔!除了蘑菇香之外,湯本身也很濃稠,但可以感覺到,並不是因為加了很多奶而變稠的,因為奶味不是太重,所以,想必是用煮好的蘑菇直接打成的濃湯~濃到可以拿來當麵包的沾醬,真的是超級好喝的啦!
接著,是蝦的pasta。真的不好意思,水晶姐不太習慣拍菜單,也不太會被那種很長的西式菜名(像是香煎明蝦義大利麵佐時蔬與辣椒之類的),所以,就只能告訴各位重點:它是義大利麵,主要的材料是蝦。因為在點餐的時候,我們特別說義大利麵要稍微軟一點,所以,這份pasta不是完全的「al donte」,而是要稍微軟一點點點點,相信對於比我要年長些、習慣吃中國菜的人來說,可能還是會覺得麵心有點硬,但是,它真的有認真的變軟一點了~~相信我。至於蝦,應該是用平底鍋煎熟的,先用稍大的火把表面封住,然後慢慢煎到半熟,然後另外把蔬菜炒軟、炒香之後,再重新放進鍋中和蔬菜炒到9分熟,最後麵下鍋,拌炒個幾下,讓所有東西融合成為一體之後,就上桌啦!剛剛好全熟的蝦,香味充分發揮,肉質又在最Q彈的程度,連不是很愛吃蝦的水晶姐,都覺得好美味,想多吃又不好意思勒~~至於整體的味道,除了鮮香外,還放了會辣的辣椒(或者是一些tabasco),所以,不吃辣的捧油,要小心點喔,可能會讓你多喝一杯水。
吃完麵,吃個飯吧,是青醬risotto跟豬肉。剛剛看到的時候,被那個超級綠色嚇到,想說這麼綠,那青醬的味道可要多濃重阿?不過,一口吃下之後,發現還好耶,只有淡淡青醬香味,不知道這顏色是哪裡來?是用了別種蔬菜的綠色嗎?飯的口感部分,則跟上面說的麵是一樣的,雖然說要軟一點,但還是保有一絲絲燉飯的硬心,讓我們不至於忘了自己是在吃燉飯而不是鹹粥~~上面的菜有烤過的蕃茄和茄子,茄子部分搭配上一些應該是肉醬的東西,味道很不錯,對於喜歡吃茄子的水晶姐來說,是種享受~而豬肉部分,則是外表有些酥脆,但裡面很軟嫩又充滿肉汁,想像應該是先用大火煎過,封住外表,然後放進烤箱用小火烤熟的;在切塊的時候,也故意切成較有厚度,保留豬肉應該有的口感和咀嚼時肉香與肉汁的釋放,厲害阿!
本次行程有馬媽媽,所以,魚是要有的,今天的特餐是「煎馬加魚」(其實就是土魠魚)。煎到外表焦香的馬加魚,裡面還保持了白肉魚的清爽和口感,對於吃慣臺灣式煎魚「赤赤」(台語)的人來說,不失為一個挺好的新體驗~盤子旁邊的是紅酒醋,把魚肉拿去沾上一點再吃,又會有不一樣層次的感覺喔~至於魚的底下,有好多煎炒過的蔬菜,像是蕃茄、彩椒、節瓜、馬鈴薯等等;為什麼說應該是煎炒而不是烤的呢?因為看到表面都有平底鍋煎過的痕跡,加上還看見鹹肉,那想必一定是在平底鍋中,利用煎鹹肉的味道和油脂來煎魚和蔬菜吧~不管啦,反正底下的蔬菜都很好吃喔,而且會帶來一定的飽足感。
在最後,正飽的要打嗝的時候,烤布丁出現。很濃很濃的布丁,很甜很甜很香的焦糖,加上一些季節的水果,如果是喜歡甜點或者是布丁的人,應該此時會發出尖叫吧~但是,水晶姐真的太飽了,所以,淺嚐即止,不過,也留下深刻印象。
在這篇文中,水晶姐發現自己一直在敘述作法,一副好像是自己親眼看自己親眼看到,甚至是親自操刀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食物太好吃、電視看太多、還是….幻想太嚴重??呵呵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