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南京西路上有一棟長得很奇妙的挑高建築,一樓是巷道馬路,二樓以上的外牆面全部貼滿了紅磚,只隱約開了兩個像窗戶的孔洞,最上面的屋頂就像傳統寺廟的屋頂一般,雖然看不清有幾重幾簷,但有寺廟建築常見的剪黏裝飾,二樓外牆有一條看似現代的浮雕,中間寫著「法主公廟」四個字。
是的,這棟極具特色的建築就是大稻埕三大廟(註 )大稻埕三大廟大稻埕法主公廟、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大稻埕慈聖宮合稱大稻埕三大廟。之一的法主公廟。
大稻埕法主公是安溪茶商在清朝同治年間由泉州分靈來台的,一開始祀奉在茶行裡,被視為茶商的守護神,後來光緒年間時,大稻埕地區發生瘟疫,鄉親們請法主公禳災,瘟疫就這樣神奇地被消滅了。於是,大家集資建廟給法主公一個三川兩殿式的新家(1878年)。1947年時,法主公廟對面的天馬茶房前爆發了二二八事件。然後時光飛逝來到1968年,彼時因為道路拓寬的關係,拆除了法主公廟的後殿,廟宇的空間只剩下一塊窄窄的長方形前殿了。(也是現在法主公廟的面積)後來到了1996年,為了兼顧道路使用與廟宇完整性,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將法主公廟重建成現在的樣子:北面封閉、南面開放的五層樓建築。一樓挑空讓巷道得以通行,二樓以上才是拜殿,要從兩側的樓梯上樓,為方便年長者與行動不便的人,還做了電梯的設計,是全台灣唯一一座附有電梯的廟宇。
實際走訪,法主公廟從南京西路紅牆那面(北面)看來,建築本身滿給人壓迫感的,或許是因為看不到一扇明顯的窗戶的緣故,不過南面意外地開放,好像兩面不屬於同一棟建築似的。樓梯口設在南面,牆上有龍的雕刻,是這棟建築外貌上少數有廟宇氣息的裝飾之一。上樓後會先遇到窄小的外廊、不鏽鋼欄杆,地板是大理石,所以下完雨後有點濕滑,一進到二樓拜殿,就可以看見法主真君像,拜殿非常寬敞,而且感覺現代,地板和牆壁壁磚都是大理石的,因為結構的關係,法主公廟並不像一般寺廟有各式各樣華麗的裝飾或雕刻。
當天正好遇上師傅正在彩繪二樓的門神,三扇門上都有未完成的門神像,有的是空著五官的臉孔,有的是頭上的裝飾仍為草圖,第一次看到繪製門神的過程,煞是有趣。
左側牆上刻上了法主公的故事,大概是這樣說的:
法主公又稱法主聖君,姓張名慈觀,是一名法術高強的人,修煉得道後飛昇為仙,最出名的事蹟是和他的異姓(蕭、章)結義兄弟與蛇妖鬥法,殺身成仁,因此萬民景仰其德,遂建廟祭祀。(這三人又合稱為法主三公)
每年農曆九月二十三日法主公聖誕時,法主公廟會舉辦「大龜會」,信徒向法主公「乞龜」許願,隔年還願時必須以雙倍「還龜」(註 )這裡的龜指的是紅龜粿。傳說法主公某次在收服妖怪時,飢腸轆轆無力作法,吃了紅龜粿後才恢復體力,降伏妖魔。因此人們會拿紅龜粿向法主公祝壽。,是一項特別的祭儀。
法主公廟的格局和形式與傳統廟宇大相逕庭,新潮的建築本體、附電梯的空中拜殿,給人一種這是廟嗎?的違和感,可以說是一座顛覆對廟宇認知的廟宇,非常有意思。

電話:02 2556 2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