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最近這幾年,台灣非常流行老屋重建,不管是政府、民間,或者是政府希望民間可以參與(可以參考文化部「老房子運動」http://www.culture.gov.tw/frontsite/oldhouse/),所以,各地重修好的老房子便有如雨後春筍般的紛紛出現了。這次水晶姐來的,是台灣博物館的「南門園區」,位置就在公賣局的對面,而這裡以前跟公賣局的關係,也非常密切喔~如果大家上台灣博物館的網站,找到「認識臺博」,就可以找到南門園區的歷史故事:簡單的說,這裡原來是「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北南門工場」,是製造和試驗樟腦、鴉片兩種「專賣品」的生產基地,後來專賣品沒有了鴉片(除了走私之外,到處都沒有鴉片了吧~),這裡就成為樟腦煉製廠;等到1967年樟腦開放了民營,這裡就停工廢廠了。還好經過這麼多年,廠房沒有被拆光光,1998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2006年開始,由臺灣博物館開始做古蹟修復再利用,現在終於完工,成為一個提供大家知識和休閒的好地方。
目前現場還剩下的古蹟,其中一棟紅磚兩層樓建築,是原來的樟腦倉庫,這棟紅磚、上面有白色水平飾帶的建築,設計風格跟對面的菸酒公賣局,以及總統府很像,稱為「辰野式」建築。它目前的功能為各類常設及變動展覽場地,以及一個多功能餐飲與文創商品販售的區域。當天馬先生和水晶姐參觀了常設展區,也就是介紹這個園區、還有介紹樟腦製作等等的內容;展區不大,不過還算有趣,有幾樣數位互動式的設備,可以讓參觀者用比較趣味、立體的方式,瞭解到園區的歷史和變遷。另外,就是文創商品販賣區,那天,水晶姐在那裡逛了兩圈,看到一些其他場所比較少見的商品,都還覺得挺有趣,尤其是黃虎旗的書包,馬先生看到之後馬上就說要買,就二話不說馬上付帳!真的好可愛的書包喔~~背起它,彷彿就對臺灣的歷史和民主進程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似的,哈哈哈哈~至於餐飲區,因為那天真的好熱,餐飲區又位在當年的「荷造場」位置(原來是貨物下貨的地方,所以原來是有單斜鐵骨屋架的開放空間),雖然牆面加裝了玻璃,可是,還是一點也不涼快….並不想花錢坐在無法消暑的地方,所以,無法得知料理是否美味….等天氣涼快一點,再去一次吧~
目前剩下的另外一棟,是外表完全由唭哩岸石蓋起來的灰白色建築,聽說就因為顏色的關係,被暱稱為「白樓仔」或者「小白宮」,是不是有點可愛?
介紹上寫,這些唭哩岸石,可是當年從舊臺北城城牆上面拆下來的勒~不同年代的歷史,因為種種的原因重疊在一起,是不是好讓人激動的一件事情阿~~~(註 )水晶姐也曾經在看到同樣是舊臺北城城牆的唭哩岸石,做成的日治時代臺北監獄圍牆而激動不已阿~~~~問我在哪兒?之前在杭州南路華康社區裡面,現在,祈禱它們還安好囉~小白宮當年應該是鴉片的儲存空間,如果大家有機會去玩常設展的互動遊戲,會發現,這裡是故事主人翁只能「偷偷看看裡面」的神秘區域喔~當然,現在的它早已經一點也不神秘了,目前也開放成展覽空間,我們去的時候,裡面展的是現代首飾設計之類的展覽(不好意思沒有注意全名);不過,展覽之外,如果在室內,請記得一定要抬頭,小白宮上方的木頭屋頂構造,水晶姐覺得真的好~美~麗~
至於戶外的空間,很寧靜祥和。介紹說以前曾經有個神社,不過,現在是什麼也看不到了。但是,成排的椰子樹,搭配上綠油油的草地,還有石頭鋪設的小路,如果不是那麼熱,在樹蔭下坐上一坐,應該是件很舒服的事情,很適合放空冥想或者小聲談心…..
參觀完之後,馬先生把已經快要榨出油來的水晶姐,立馬帶去可以降溫的地方,才免去了一場臺北市區可能發生的漏油浩劫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