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其實,水晶姊每次因為工作外出到台灣各處,吃飯的地方通常都不是自己選擇的,而是當地人帶我們去哪我們就去哪,說吃啥我們就吃啥,所以,在還沒有走到餐廳面前的時候,通常都不知道即將面對的是什麼豺狼虎豹…呵…是美食佳餚~~這次也不例外,當我們一行人抵達南澳火車站時,大概是下午1點吧,貼心的朋友還特別請了「另外一個當地朋友」開車載我們,因為知道我們還沒有吃飯,所以,水晶姊聽到的對話是:「去哪?」「去那家阿」「喔,好,我跟你們的車」….在車上,朋友的朋友還很親切的跟我們說:「這家是這裡很有名的店啦~」,心理正在高興的當兒,順口問了朋友的朋友說:「那好不好吃阿?」,沒想到,他居然回答:「不知道,我從來沒吃過!」嚇!不是很有名嗎?怎麼當地人一次也沒有來過?這….到底是主何吉凶阿??
說時遲那時快,朋友的朋友「嗖」的一下把車停下來,說:「到了。」水晶姊下車,看到一間貌似民房的地方,但是上面有招牌「安打食品」,門上有招牌寫「烏醋麵」,旁邊還有立牌寫「剝皮辣椒」,嗯~確定是吃飯的地方無誤。拉開鐵門走進去,看起來跟一般的小吃店沒有什麼不同,讓人不由得鬆了一口氣~~落座之後,拿起菜單來看,嗯~看起來也都不錯,既然外面招牌有「烏醋麵」和「剝皮辣椒」,那當然是要點招牌「烏醋麵」和「剝皮辣椒雞湯」囉~正當大家紛紛點單的時候,問起那位「在地人」(朋友的朋友)要吃什麼,他居然回答:「我不用了。」這….不禁又讓水晶姊開始擔心起來,當地人不吃,是一個怎麼回事??當然,他是說:「我們在地人,都很早吃午飯,我早就吃過了啦。」最好是這樣,不然,你可叫我們這些輪怎麼是好啊~~~
好了好了,我知道前面廢話寫太多惹(雖然沒有稿費可以領),快點進入正題:食物。當天因為人比較多,加上老闆同行,所以,一下子桌面上就出現了多樣的小菜:有海帶絲、黃金蜆、油豆腐、豬頭皮、豆乾和燙青菜,以及貼心的餐廳老闆附上的空豆腐盒子可以丟蜆殼。每樣小菜的長相都不錯,是「美味小菜」的樣子,至於味道,屬於比較清淡的口味,雖然上面還加了醬油膏,不過,也不覺得特別鹹,在主食還沒上桌、大家聊天的時候,是很適合有一搭沒一搭的放進嘴裡吃吃~~
這時候,大家聊天的主題,除了這次去南澳的公事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南澳的烏醋麵跟臺北的福州麵會不會一樣」。根據字面上的解釋,可能會很像,因為都是用烏醋來拌麵(吧)~但是,麵實際來到眼前的時候,我們才發現,不太一樣耶~首先,是「份量感」,雖然水晶姊點的是「小」,不過,看起來份量非常足夠!再來,是「看起來不像乾麵」,明明菜單上寫的是「烏醋麵(乾)」,可是,看起來湯好多喔,說是湯麵也不為過~再次拿起菜單確認一下,沒錯阿,烏醋麵沒有湯麵….第三,是「烏醋味道」,一整碗冒著熱氣的麵,居然沒有聞到那種很熟悉的烏醋酸香,反倒有一股淡淡麻油香……這樣一碗「南澳烏醋麵」放在面前,真的是叫人好好奇喔~~~
馬上開拌!喔,把麵和底下的醬汁拌在一起時,烏醋味道就慢慢出來了~吃下一大口,嗯~~烏醋和麻油混和,味道意外的清淡,不感覺很酸、也不會很油,加上因為是中細的扁麵,不會吸附很多湯汁,所以,是屬於「女生系」的乾麵吧。清淡的面體加上脆口的綠豆芽,淺淺的烏醋和麻油,很快就能把一碗麵吃掉了~~(喜歡重口味的人,可以加上一些辣椒,味道也很不綽喔~)
當天呢,是很熱的,加上水晶姊又穿錯衣服(誰知道臺北又濕又冷,宜蘭居然會出大太陽!),正在汗流浹背之時,剝皮辣椒雞湯就來惹~乍看之下,會覺得是「老菜脯雞湯」,因為整個湯都是咖啡色的,而且除了上面浮的兩支金針之外,什麼料也看不到耶~用湯匙撈撈撈,裡面的料才終於出現在人們的眼前:計有金針若干、剝皮辣椒若干,雞翅膀一整支(包含翅膀根和翅膀尖各一,但它們是否本同根生,水晶姊不是李昌鈺博士,所以沒有辦法告訴大家)。吃起來的味道,雞肉已經燉的很軟爛,所以不用費什麼力就可以骨肉分離(好心酸阿~~~大誤),輕鬆把肉吃進嘴裡,而且,雞肉因為長時間熬煮,早已經吸滿了剝皮辣椒的好味道呢~~至於湯頭,顏色雖然深,可是卻不會很鹹,喝完後嘴裡會有剝皮辣椒的回甘餘味,要不是真的快要中暑,我一定會把湯全部喝完的!!喔,對喔,問我辣不辣?個人是完全沒覺得有「辣」感啦,呵呵
吃完這餐,水晶姊覺得,為何老闆不出「剝皮辣椒雞麵」呢?反正又不會多什麼功夫,只要把麵另外煮熟後放進雞湯裡,再加上一點燙的菠菜,灑上一點點白芝麻,是不是光想像就挺有風味的呢?哈哈哈哈哈,老闆,我不會收版權費的啦,不過,要記得用捲麵喔,可以吸收比較多湯汁勒~~
